乳房超音波的重要性

1. 檢查目的

篩檢與診斷:輔助乳房X光攝影(乳房攝影無法清楚顯示年輕女性的緻密乳腺)

腫塊評估:區分囊性(液體)或實性病變

乳腺結構異常:如纖維囊腫、乳腺增生、良性纖維瘤或惡性腫瘤

追蹤已知病變:監測腫塊變化(大小,形狀,外觀,質地)

導引穿刺粗針切片:針對可疑病變進一步檢查,化驗病理診斷


2. 影像特徵分析

形狀與邊緣

良性:圓形或橢圓形,邊界清楚、光滑

惡性:不規則形狀,邊界模糊、浸潤性生長


內部迴聲回音

囊性病變:無回聲(黑色),通常為良性

實性病變:回聲不均勻,需進一步評估


後方回聲變化

後方增強(暗區後方變亮):液體性病變,如單純囊腫

後方衰減(暗區後方變暗):實性腫瘤,特別是高密度惡性病變


血流訊號(都卜勒超音波)

良性病變:血流較少或無血流

惡性病變:血流豐富,特別是在腫塊內部或周圍

 

3. 乳腺影像報告與數據系統(BI-RADS)分類

BI-RADS 1:正常

BI-RADS 2:良性病變(如單純囊腫、纖維腺瘤)

BI-RADS 3:可能良性(需定期追蹤,比如半年檢查一次)

BI-RADS 4:懷疑惡性(建議穿刺活檢)

BI-RADS 5:高度懷疑惡性(應進一步檢查與治療)

BI-RADS 6:已確診惡性


4. 何時需要進一步檢查?

發現不明原因腫塊且具可疑特徵

乳房疼痛或皮膚變化(如橘皮樣、紅腫)

乳頭異常分泌物(血性分泌物或冷色系分泌物)

乳房有不對稱增厚或結節


如果超音波顯示可疑病變,醫生可能會建議進一步檢查,如乳房X光攝影(Mammography)、磁振造影(MRI)或組織活檢粗針切片檢查,以確定病變的性質。

 

延伸閱讀